专业为基 服务为宗

在明明德 止于至善

返回列表

2021年度吴阶平医学奖获奖者顾玉东院士 :妙手仁心 拯救人类双手

发布时间:2022-01-20 浏览次数:1999

2021年度吴阶平医学奖获奖者顾玉东院士 :妙手仁心 拯救人类双手

一双手,顾玉东几乎研究了一辈子。

人有两件宝,双手和大脑。大脑会思考,双手去创造。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手外科主任、中国工程院院士顾玉东眼中,这一双双血管与神经密布,穿梭着骨骼、肌肉、肌腱的手,不再只是解剖意义上的手,而是一件珍贵的艺术品。

作为中国当代手外科奠基人,顾玉东在手外科领域创造了许多个第一:他是世界上用膈神经移位治疗臂丛神经损伤的第一人;他首创的第二套供血系统,使足趾游离移植再造拇指手术成功率达到了百分之百;他突破医学禁区,用伤者健侧的颈7神经修复瘫痪的手臂获得成功。毫无疑问,顾玉东带领团队擎起了中国手外科的旗帜,让中国手外科跻身世界先进行列。

这位从医逾半个世纪的医者,用仁心妙手铸就了医者之魂,荣获2021年度吴阶平医学奖。

投身医学

谈及为何投身医学事业,顾玉东的思绪回到1947年的一个夜晚。

当时十岁的顾玉东因脑膜脑炎突发高烧抽搐而不省人事,情况十分凶险。医院的值班医生见状,急忙把一名年资较高的王医生从家中叫来。救人心切的王医生不小心从楼梯上摔了下来,但他没顾上疼痛,赶紧爬起直冲顾玉东的病房,一会儿为他打针,一会儿翻书看文献,一会降温和腰穿。为了防止发生脑疝,王医生还一点一点地抽脑脊液,整整忙碌了一夜。

顾玉东的高热终于退了,呕吐和抽筋也逐渐停止了,在当时青霉素并未普及的情况下,是王医生的敬业和认真,把年幼的顾玉东从死亡的边缘拖了回来。从此,医生的形象就在顾玉东心里深深地扎了根。报考大学时,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当时的上海第一医学院,坚定了日后的人生目标——献身医学事业,做一名好医生。

1961年,顾玉东毕业分配到华山医院骨科,这并非自己心仪的内科,于是他带着自己发表的论文去找校党委书记。党委书记只说了两句话:好的内科医生应该做外科,交叉互补;要服从组织分配,到国家需要的地方去,这两句话令顾玉东心服口服。

时至今日,每每回想起这段往事,顾玉东释然道,当个人兴趣和人民的需要有矛盾时,要服从人民的需要,兴趣是可以培养的。如果一个人不认为他的专业是最重要、独一无二的,他就不会有创造力。

从此,一双手成为了顾玉东医学人生中,最为特殊的符号。

 

跨过医学天堑

作为一门年轻的学科,手外科直到1951年在国际上才成为一个独立专科。十年后,华山医院率先在国内成立手外科。需求很大,有时需要通宵做手术。顾玉东记得,一到手外科,他就跟着骨科副主任、手外科负责人杨东岳教授没日没夜地扑在临床上。

1966213日,顾玉东迎来从医生涯的首个第一,世界第一例足趾移植再造拇指手术在华山医院进行。在杨东岳教授的主持下,顾玉东参与了这台历经22个小时的艰难手术,最终为一位工人通过移植其足趾,成功再造了拇指。此后连续五个月,顾玉东每月都参与一例足趾移植手术,均获成功。

随后九年间,顾玉东跟着杨东岳教授做了近100例足趾游离再造拇指手术。当杨东岳教授在旧金山作报告时,因近100例足趾移植再造拇指手术中只有7例失败,被大会主席哈瑞·邦克称赞为成活率最高、功能最好的手术。

如今,每当给青年医生讲课时,顾玉东总会提到1个失败的病例。1981年,一名因工伤折断拇指的19岁女孩从大连来到上海,希望在华山医院接受拇指再造手术。然而,手术进展得很不顺利,顾玉东发现,女孩的足背动脉血管远比常人要细,很容易发生供血中断,导致足趾坏死。

虽然家属一再表示理解,但顾玉东无法原谅自己,医生的职责就是给病人解除痛苦,她的手指没好,还少了一个脚趾,等于增加了痛苦。顾玉东说,医生的职业不能拿百分比来算,即使99%的成功,但1%的失败对那一位患者而言,也是100%的失败。

不要让病人带着希望来,带着痛苦走。抱着这一信念,顾玉东历时5年研究,首创了第二套供血系统,攻克了血管变异的难题。此后,凡是通过两套供血系统进行的手术,没有一例失败。跨越了医学天堑,顾玉东也因这项成果,在1987年首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。

 

 

一根神经再发现

在人的颈根部有一组神经,叫做臂丛神经,它由颈5、颈6、颈7、颈8和胸1五根神经组成,是大脑和手部的中转站,支配着手臂和手指的一切活动。臂丛神经一旦损伤,患者的手和手臂会失去感觉和运动功能,造成严重残疾。在20世纪60年代以前,臂丛神经根性撕脱被当作不治之症。

1986年,一名黑龙江小伙遭遇摩托车事故,左侧臂丛受伤,左胸多根肋骨骨折。面对左手瘫痪的残酷现实,患者痛不欲生,怀着最后的希望找到了顾玉东。经检查发现,患者的膈神经、副神经和颈丛神经全部受损,根本没有多余神经可用,也就是说,当时所有4组神经移植法对他都不适合。

此时,顾玉东已完成1000多例臂丛手术。他有一个特别的职业习惯,就是给每位患者制作病例卡片,记录要点。这个看似很笨的习惯,却让顾玉东在手术禁区中看到突破的机会。他从1000多例手术中发现一个奇特的规律:在臂丛的5大神经根中,颈7神经根在损伤后很少有症状出现,只有当4根以上的神经根同时损伤,颈7神经根的临床症状才会出现。这提示,颈7神经根支配的肌肉可由其上下两根神经代偿支配。

因此,顾玉东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设想,为这位患者制定了利用健侧颈7神经移位修复患侧臂丛神经的手术。术后第二天,患者的健侧肢体功能几乎完全正常,仅仅手指尖部有点麻木,两周后麻木也消失了。这项手术取得初步成功。一年半后,患者健侧的神经长到患侧的肌肉内,恢复了手的部分功能,为十分严重的臂丛神经损伤医治又开辟了一条新路。

三年后的1989年,第八届国际臂丛学术大会召开,顾玉东关于7神经根移位的报告轰动全场。国际著名臂丛专家后来在《臂丛疾病》专著中高度评价顾玉东:顾(玉东)完成了健侧颈7移位术,这是我们西方医生不敢想的

 

的追求

手外科发展到今天,还面临着一道难题:由于神经生长速度很慢(成人一天长1毫米,儿童一天长2毫米),移植手术后,一条瘫痪的手臂要完全恢复功能,大约需要两年时间,而到那时,手部的19块肌肉早已发生了不可逆转的萎缩了,患者的手指再也不能做出精细灵巧的动作了。因此,恢复和重建手内部肌的功能,至今仍是世界性难题,也被称为手外科领域的哥德巴赫猜想

对掌对指是手内部肌的功能,这个手势表示数字‘0’顾玉东坦言,自己所有的成果加在一起,还没做到这个“0”。他期望攻克臂丛神经损伤后,人特有的手内肌的恢复能在21世纪实现,他更期望臂丛神经研究领域这颗皇冠上的明珠,首先被中国医生摘取。

人们常常好奇,作为手外科专家,顾玉东究竟有一双怎样的双手?对此,他坦言,这双手是千千万万个手外伤病人造就而成的。在第一本专著的前言中,他以诚挚之心写下了——“这三十年是病人无数次的痛苦和鲜血,让我由无知到有所知,由理论到实践

妙手与仁心的结合,正是顾玉东能够创造奇迹的生动诠释。

 

参考文献

今天是白求恩诞辰纪念日,顾玉东和弟子们以特有的方式纪念他

顾玉东:心手合一的艺术家

顾玉东:拯救人类的手

最美医生顾玉东:医路求索,永远别让病人带着希望来,带着痛苦走

 


share: